|
|
订阅社区杂志 |
海盐连续8年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 |
(时间:2022/8/1 9:18:39) |
蓝天碧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近日,《2021年海盐县环境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连续第八年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
新闻发布会上,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工作人员对《白皮书》内容进行了解读。《白皮书》主要分为2021年环境状况、措施与行动、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品牌工作3个篇章,通过图片说明、数据对比、图表分析、成果展示等,客观、生动地向公众展现了2021年海盐县环境状况。
2021年,海盐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生态治理,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海盐县交出一张生态环境优异成绩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及以上比例保持100%,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优秀。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四年保持100%,并首次达到Ⅱ类水标准。南北湖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连续7年达到Ⅱ类水标准的水体。空气质量连续6年保持全市前列。海盐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全市前列,全市唯一连续4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
在《白皮书》上记者看到,水环境质量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亮点: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提升。2021年,海盐县跨行政区域断面水质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出境断面水质改善明显,并首次全部达标。长山闸一号桥和南台头一号桥两个入海河流达到总氮、总磷浓度控制计划要求。2021年,以年均值计,长山闸一号桥和南台头一号桥的总氮分别同比下降1.4%及2.1%,总磷分别同比下降9.2%及4.9%。
县控以上断面水质类别Ⅲ类及以上的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2021年,海盐县地表水水质定性评价再次为优秀,全县13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及以上标准,其中南北湖成为全市水质断面中唯一一个连续七年达到Ⅱ类水的断面。
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首次达到Ⅱ类,达标率连续四年保持100%。作为海盐县饮用水源地,保持千亩荡水质达标一直是海盐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成效有目共睹。2021年,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步提升,水质首次达到Ⅱ类,达标率连续四年保持100%。
深化“五水共治”,“河长制”断面水质大幅改善。《白皮书》中展示了近两年的水质评价图,从Ⅱ类及Ⅲ类水的占比看,2021年比2020年提高了28.6%。
2021年,海盐县空气环境质量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截至2021年,海盐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已经连续4年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年居全市前列。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2021年,海盐县全年共监测365天,有效天数365天,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达到91.5%,连续3年无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天气出现。
2021年,海盐县酸雨率明显降低,酸雨程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声环境方面,《白皮书》从区域声环境状况、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状况、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状况3个部分进行分析。
区域声环境状况反映了整个区域的总体状况,海盐县建成区有116个监测点位,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4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三级以上的测点合计为111个,占总数的95.7%,较去年有所提高。县城区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共设34个,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3分贝,声级强度为一级。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状况较上年好转,各监测点位均达到相应功能区的要求。
“这是我们连续第八年向全社会公开生态环境状况,旨在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增进老百姓对环境治理的信心,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满意度,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擎峰说。
头顶蓝天白云,满目绿水青山。“颜值”“气质”提升的背后,是海盐持之以恒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牢环境安全底线,为海盐县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贡献生态环境力量。”顾擎峰表示。

|
|
|
|
推荐图片 |
 | 4家国际碳中和机构签约 中欧碳中和合作研 |
7月14日下午,“兴邀天下·共创未来”国际创新产业(42.980, -1.36, -3.07%)合作大会系列活动之中欧碳中和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兴成功举办。大兴区与4家碳中和领域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