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水处理】东莞将借以色列技术治污水 |
(时间:2012-11-1 11:02:37) |
以色列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废水循环利用率达七成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备受水污染所困扰的东莞,将借力以色列的水处理技术,以求破解这一环境难题。昨日,由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有限公司主办的“中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 在东莞召开,来自以色列的12家企业代表和有关官员、20多家中以科技产业园合作企业以及东莞企业代表以及市科技、环保、水务、城管等部门和松山湖高新区代表参加了技术研讨会。 以色列水处理技术在莞市场广阔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面临严重的水短缺,这也迫使以色列高度重视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华南区经济事务领事陶丹尼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此,以色列国内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七成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排名第二的西班牙,其水资源回收利用率仅为12%。 “以色列正在建设的大型生活废水处理中心建成后,废水循环利用率可提高到90%。”陶丹尼说,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每年以每立方米约52美分的超低价格生产1亿立方米淡水,成本效率全球最高。全球水处理市场30%的份额,由以色列占有。 而与此同时,东莞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东莞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三废治理的任务也非常重。”市科技局副局长严济荣介绍,以色列在水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在东莞乃至全省、全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有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水处理市场规模已经达几千亿元,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处理市场。而中国水处理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整体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现有水处理设备能耗较高;国内的污水处理率很低,离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探寻中以合作新模式 然而,中方与以色列的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中国与以色列在10多年前就互有合作的意向,但是一直开展得不是很顺。”广东都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华耿认为,以色列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以色列制造业并不发达,很多设备在研发完成后,都是在欧美国家制造,因此,价格非常昂贵,很多国家使用不起。 因此,他认为,中国与以色列在水处理方面的合作需要探寻出一种新的、适合中国的模式。“一定不是以色列技术与中国市场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色列技术与中国技术的相互消化、吸收再融合创新,然后利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系统,来实现最终的合作。”潘华耿说,同时由于东莞市政府以及以色列政府对双方合作的大力支持,以及东莞独特的制造业优势,这使得东莞与以色列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延伸阅读 26家企业将进中以产业园 正是认准了中以双方合作的巨大前景,都围公司与以色列在水处理方面进行广泛合作的同时,由东莞市政府、都围公司联合出资,与以色列共同建立了中以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也是以色列在中国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创新产业园。 据介绍,中以科技产业园于今年5月在松山湖奠基。中以科技产业园项目拟用地约380亩,分两期建成,两期投资总额约15亿元人民币。一期建立中以水处理创新产业中心,主要引进水处理技术应用企业和孵化水处理相关企业,从事水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二期主要开展电动汽车、高端IT业、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环保技术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中以合作项目。 与传统的产业园不同,中以产业园采用官办民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市政府出资10%,民营企业都围公司出资90%,由都围公司负责运营,市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产业园将参照以色列经验建立水处理专业孵化器,并通过直接投资以色列孵化器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直接掌握上游以色列先进水处理技术,并通过孵化器和产业园实现水处理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同时设立软贷款及水处理环保产业基金,投资于水处理产业园中的创新水处理项目,与项目共享收益。另外,产业园还可以为以色列项目与中国大企业牵线搭桥。 这一运作模式已经初步获得市场的认可。目前已经有26家企业与产业园签署了入园意向书。“作为由民营资本运作的园区,再加上东莞市政府的支持,这让我们与之合作起来非常有效率。”陶丹尼说。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