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水处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水处理】我国净水处理方式老旧 改变水质危机至少还需30年
(时间:2012-7-27 15:17:23)
  2012年7月,中国冲刺饮用水新国标(GB5749-2006)“大限”被宣告推迟。官方最近一次的表态是,新国标要在全国得到落实,还需要漫长的等待。其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新国标要求的106项检测指标,覆盖省市一级;覆盖地市级的,达到42项”。
  标准高悬,业内经过数年艰苦努力却仍力不从心,“这的确是一种尴尬”,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一位要求匿名的研究员称。
  饮用水水源污染、水厂处理工艺落后、输送管道二次污染……诸多因素,导致饮用水新国标还在空谈。
  改变水质危机至少还需30年
  “琉璃河……极清澈,茂林环之,尤多鸳鸯,千百为群。”800多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中都(今北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水墨山水。时光荏苒,昔日胜景不再。2011年夏天,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系的王京京同学,走在同样流经北京的肖太后河畔,脏乎乎的河水和难闻的味道,令其掩鼻。
  环保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与2006年相比,2010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的比例增加了13.4%,劣于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6.9%。
  中国地表水质之不堪,一般人尚有心理准备;但是,地下水水质状况之差,则更加令人诧异。“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研究员,就曾对中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彼时,全国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和地表水不一样,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很难治理”,赵章元说,“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并未观察到这方面有好的政府管理案例,地下水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教授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中国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各种各样的污染。”“取水水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饮用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已经比较脆弱”,前述匿名研究员说,“自来水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来自有机物。”
  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被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但中国困于检测水平,只能从水源中检出100余种有机污染物。
  比如,大部分城市自来水中的耗氧量(CODMn)逐年升高,不仅造成微生物死灰复燃,还影响口感。这些“三致物质”难以去除,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最大隐患。“在整个水环境恶化不可逆的趋势下,饮用水源的枯竭也难以遏制”,王占生认为,“中国要改变饮用水水质危机,最保守需要30年。”
  今年6月底,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关于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会上,杜鹰称,“虽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突出,结构性污染依然严重,水环境质量堪忧,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处理方式老旧 仍然偷工减料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中国大多数水厂,是在用100年前的技术来处理100年后的水。
  王占生教授指出,我国95%的自来水厂仍然在采用常规工艺流程,即“沉淀 加药反应、混凝沉淀 过滤(依次为活性炭、石英沙、卵石) 消毒(液氯) 输配水”。
  这种净水工艺沿用了百年,虽然局部有所改进,但原理和功用大抵不变,无法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氨氮和臭味物质。
  新国标规定,CODMn应小于3mg/L,按照上述常规方法处理,只能去除30%左右,无法达标;此外,常规工艺还缺乏去除有机物的氧化与吸附技术。对自来水厂而言,因为水源持续恶化,许多水厂不得不不断加大氯和活性炭粉末的用量。余氯残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液氯投放再多,这种“沉淀加消毒”的工艺,也只对细菌和微生物起作用,虽可杜绝传染病,但对有机物、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无能为力。
  “在水源水质不断恶化的条件下,要使自来水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必须将常规工艺改造成深度处理工艺”,王占生说,主要是增加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臭味与氨氮的能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便是百年前的传统水处理方法,“也常有水厂偷工减料”,“不少县级水厂处理工艺不按设计规范操作,也无适当检测手段,只是为了降低成本”。
  目前,已有诸多水厂宣布,出厂水质已可达到新国标标准。那么,这样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吗?
  “显然不行”,前述匿名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目前自来水的安全隐患,除了上游水源污染,更多来自于输配水管道的二次污染。自来水从水厂出来后,要经过密如蛛网的地下铸铁管、镀锌钢管或UPVC塑料管,流到千家万户。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难免被污染。
  比如,诸多高层建筑采用二次加压系统,开放式的水箱、蓄水池没有定期清洗、消毒,诸多阀门、龙头腐蚀等,都会造成水质直接下降。
  前述匿名研究员提供的数字称,供水管网问题,可使出厂水水质下降20%。住建部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目前的供水管道中,水泥管约占13%,灰口铸铁管约占50~80%,镀锌管约占6%,“输配水管道老化问题严重,而管道年代越久,出厂水压力越大,漏水率越高”。
  检测成本过高 新标执行缺失
  目前,全球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三部: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饮用水标准,大都以这三种标准为基础,或进行重要参考,来制定本国国家标准。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李复兴主任介绍说,中国自来水的新国标与国际标准基本相吻合,“但从目前的水业现状来看,高悬的标准与薄弱的现实基础,差距巨大”。
  前述匿名研究员称,新国标发布虽超过5年,研究工作虽做了不少,“但工程层面的行动却非常不够”,“县级以上的城镇,约有一半以上甚至还未能达到1985年的35项标准”。
  那么,新国标能够起到的监管作用究竟几何?
  “自来水可以通过卫生防疫部门低频率的检测,贴上‘达标’标签,顺利进入城市供水管道”,前述匿名研究员介绍,虽然标准相差无几,但中国水厂的自来水水质检测频率是 4~ 8小时一次;相比之下,德国水厂自来水水质检测的频率,却是一小时一次。
  外人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是,水样检测的价格也“高得吓人”。前述匿名研究员透露,一个水样做完106项检测,需花费2万元以上;其中的42项检测,也至少需要5000元以上。
  所以,减少检测次数,成为诸多自来水厂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国公众而言,其饮水安全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新国标对于他们获知自来水水质信息究竟能够产生多少帮助,尚未可知。
  今年7月上旬,南京市民程渊和李春华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寄往全国 32个省会城市的35家自来水厂,要求公开7月1日国家强制实施新国标以来,各自来水厂第一次对出厂自来水进行水质检测的数据。但截至目前,两位南京市民收到的回复寥寥。
  问题催生利好 技改带来冲击
  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项汇报会上,发改委杜鹰直言:“在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亟须完善等五大问题;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也面临供水设施较为薄弱、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相对薄弱、基层管理和技术力量不足等五大挑战。目前,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还不高,由于部分地区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高、早期建设工程老化报废、移民搬迁等原因,又新增了部分饮水不安全人口。”
  问题即商机,“这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利好”,前述匿名研究员称,新国标颁布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山、平湖、嘉兴等地已上马水厂的深度处理设施。
  但是,新国标出台后,随着一系列技改投入,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水价上涨,以及对固有的水业格局和水权分配带来冲击,“这是连锁的、颠覆性的改变”。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公共供水企业亏损面为31%,资产负债率超过50%,“大部分水厂难以承受检测设备和管网改造费用的大笔开支”。
  王占生认为,中国自来水厂净化工艺,应从第一代的“沉淀、混凝、过滤、加氯消毒”,直接跨越第二代“臭氧、活性炭为核心的深度氧化”技术和第三代“超滤膜组合工艺”,直接升级到第四代的“纳滤技术”,已是业界共识。  
  延伸阅读
  世界各地饮用水情况调查
  德国
  自来水婴儿可直饮
  在德国,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是否可以直接喝?柏林自来水厂媒体部负责人史蒂芬·纳茨先生给了记者肯定的答案。
  据了解,德国《饮用水条例》对于饮用水的标准做了明确而且严格的规定。德国所有自来水管中流出的水都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柏林的自来水甚至婴儿都可以直接饮用。纳茨介绍说,在德国,对于饮用水标准的规定比对矿泉水还要全面。
  除了水的质量标准,《饮用水条例》还对水质检测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地表水、地下水、水厂水质处理环节,自来水管网以及用户的水龙头都被这一高密度采样网络所涵盖。在柏林,每50公里要有一个水质检测点。水质检测的频率与用户数量有关。一个小村子可能每年只需一次水质检测,而在像柏林这样的大城市每年则要检测上万次。通常自来水厂每年会对城市1%的管道进行更换,由此推算,铺设的管道至少应该能够使用100年。
  美国
  多数家庭备过滤装置
  对于自来水是否能直接饮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华盛顿地区的美国民众,其中大部分人称,相信直接喝自来水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绝大多数美国家庭会在厨房的水龙头下面安装过滤水的装置,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为保证对自来水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规定了一些污染物的抽检频率,例如细菌要根据水厂规模大小每月或每季度检测一次;硝酸盐、铅和铜要每年检测一次;病毒和寄生虫要每月检测一次等。
  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日益严格的水质要求,需要政府重建和改造大量的供水设施。美国环保署指出,全国饮用水净水及输水分配系统的建造已耗资数千亿美元,平均每年上百亿美元。
  俄罗斯
  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
  俄罗斯虽然拥有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淡水资源,然而很多国民却饮用不到干净的自来水。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曾表示,有1100万俄罗斯人饮用不洁的水。根据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福利监督局2011年公布的数据,俄罗斯17%的自来水达不到卫生标准,约6%的自来水微生物超标。
  俄罗斯自来水水质不高,主要原因是供水管道老化。俄罗斯的自来水管道大多铺设于苏联时期,经过了几十年使用后,老化及磨损已经非常严重。全俄现有66%的自来水管磨损严重,38.2%的水管需要更换,此外需要更换的水管还在以1.3%的速度逐年增加。
  为了改善国内不断老化的供水系统,俄政府于2010年开始实行“洁净水”计划,希望于2014年使国民使用的自来水达到合格标准,同时到2017年使85%的国民用上中央供水系统,为此国家财政每年需要拨款200亿卢布。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